看见青年人的公益力量
2017-10-23
2017年10月19日,由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发起、基金会主要出资方金光集团APP(中国)支持,帮助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公益活动的小额资助项目“高校学生社团公益活动”,在基金会办公地----上海长宁区金虹桥国际中心,举办了2017上海地区高校社团的分享交流会,沪上三所高校五家社团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和分享暑期公益实践的成果与感悟。
(上海地区高校社团合影)
“适逢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师资力量的提升需求正是如此。”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爱心服务社在介绍“乡村教师培训公益平台”项目时说道。依托交大资源和大学生志愿者,邀请偏远地区百余名乡村教师赴交大体验主题丰富的培训活动,“乡村教师培训公益平台”今年已是第11期,第二个新十年的开首,思源爱心服务社在思考如何号召更多的高校一起加入,让服务体量倍增。
(乡村教师培训合影)
同样首次与基金会合作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众益社,结合志愿者的医药专业背景,为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患者带去了中医诊疗服务。教患病村民正确使用拔罐、艾灸和耳豆,授人以渔之余,众益社还深入患者家庭,了解患病村民就医就业、扶贫政策等多方面情况。真心付出换来村民信任,来年社团计划应村民邀约,继续赴当地的传染病医院开展有关青年人感染的深入调研,并凭借此次收集的中医四诊数据,设计出艾滋病患者专属的推拿流程。
(为艾滋病村民开展中医诊疗)
交大科技教育交流协会的队员组成特别多元,除交大学子,还有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志同道合者。今年夏天,队员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通过翻阅书籍论文,以及实地考察采风亲自学到的民俗文化,通过历史与方言、节日与神话、各类文化主题日的形式,传递给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承人,教会孩子们热爱、欣赏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服饰文化主题日活动)
暑期支教是大学生公益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交大西部阳光社就是一家专注于西部地区支教的高校社团,至今已坚持10年。针对公众对短期支教成效提出的质疑,社团总结出了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旗帜”意义,它是联结大学生与公益,联结短期支教体验和长期支教理想的重要纽带。另一家有着长期支教传统的是同济大学春雨支教社,赴江西开展兴趣式支教之余,社团还积极调研和关注当地的乡村建设和留守儿童问题。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与当地的孩子们)
五家社团的公益实践更具特色,当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钉子。自由交流环节,基金会秘书长苏蔷华女士和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的卢老师,为同学们的困惑积极支招。例如大学生支教经常会遇到的支教地联络问题,有社团今年就遭遇了合作方反水的尴尬。是否需要事先签订合作协议?与哪类主体签订更有保障?是否需要对支教地提前踩点?以何种方式踩点最节约成本,例如是否可以委托当地的学生社团等等?通过观点的分享碰撞,大家一起寻求着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
(分享会自由交流环节)
在同学们今年汇报的基础上,基金会对社团提出了要求与展望,希望在财务分析、政策解读、项目可持续性、行前的培训指导、社团档案与经验传承,以及多元化筹资方面,各高校社团能在未来有更多思考和更好表现。针对同学们集中提出的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的短板,基金会计划后续支持出版大学生公益支教的指导手册,结合实践经验,为同学们解答支教中经常发生的疑难杂症。
(各地高校社团公益活动集锦)
除在沪的5家社团,2017年基金会还资助了另外5家位于其他城市的高校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行知学社的“美一课”陪伴成长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外院党员支教团和红杜鹃爱心社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项目、暨南大学映像公益服务队的“映像—让我当你的摄影师”项目、华侨大学贵州息烽支教团的暑期支教活动;以及上海市印尼留华学生协会、印尼上海吉祥协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印尼留学生联谊会开展的系列印尼文化宣传活动(基金会主要出资方金光集团APP(中国)为印尼侨资企业)。
【高校学生社团公益活动】
青年人才培养和高校公益参与,历来是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和基金会主要出资方金光集团APP(中国)关注的重要公益领域之一。2011年起,基金会设立小额资助项目,帮助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公益活动,希望增加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其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公益活动和社会发展中。
2017年基金会共计资助9所高校14家社团开展公益活动,服务领域包括大学生公益支教、困难家庭儿童陪伴成长、偏远地区长者关怀摄影、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教师培训、印尼文化宣传等领域。未来,基金会还将继续支持大学生社团公益活动,为不同地区的高校社团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分享社团运作发展、策划公益活动的经验心得。